北宋真宗皇帝到神宗皇帝之间,有一个“驸马升行”制度,就是驸马在娶了公主之后,自己在家族中的辈分,就要跟公主一起涨一辈。以我们上一篇讲的驸马李玮为例,他在娶了福康公主后,就和自己的父亲李用和以“兄弟”相称,这也是驸马的母亲杨氏偷窥公主后,公主大发雷霆的原因之一
因为在公主看来杨氏不是婆母,是“嫂嫂”,二人平辈论交,她有什么资格管自己。亲生儿子在娶了公主之后,就要跟自己论平辈,本身就是非常荒唐的,为什么宋真宗要搞出这样一套制度呢?这就要结合宋初的政治背景了,宋太祖赵匡胤在杯酒释兵权后
为了安抚这些将他扶上皇位的兄弟,赵宋皇族和勋贵将领家族大规模的进行联姻。但继承赵匡胤皇位的是他弟弟、宋太宗赵光义。赵光义比哥哥赵匡胤要小十多岁,他们的子女年纪相差更大。在和勋贵、将领联姻的时候出现了问题。比如宰相王溥深得宋太祖和宋太宗的欣赏,二人都和王溥联姻
杯酒释兵权
展开剩余80%太祖赵匡胤之子赵德昭就是娶了王溥的女儿,宋太宗也将女儿嫁给了王溥家,但因为年纪问题,王家能做公主驸马的,只有王溥的孙子王克明。这就导致了按王家辈分来论的话,宋太宗的女儿要管宋太祖的儿子叫姑父,但按皇室的关系来,二人又是嫡亲的堂兄妹
再比如宋朝开国名将石守信,也是太祖太宗两兄弟极力拉拢的对象,先是宋太祖将次女延庆公主嫁给了石守信的长子石保吉,后来宋太宗又将自己的女儿魏国大长公主嫁给了石守信的孙子、石保吉的侄儿石元孙,这就导致了按照石家的关系,魏国大长公主要叫自己的亲堂姐为姑姑
这样的例子数不胜数,皇室子弟的辈分也因为和功勋、将领家族的联姻,越搞越乱。即便我们现代人对伦理辈分都非常重视,更不要说以宗法制为核心的古代社会了。皇族作为天下之主、万族之首,更是要做好表率,这种现象若不加以调整,必将有损皇室威严,甚至引发朝堂不稳、天下动荡
宋太祖赵匡胤
宋太宗赵光义
另外公主虽然下嫁了驸马家族,但从法理上来讲,驸马及其父母是臣,公主是君,若让公主跟驸马一样天天去公婆面前晨省、跪拜,宋真宗认为也有损皇族威严,若是让驸马跟着公主一起涨一个辈分,和自己的父亲以“兄弟”论,就不用担心以上的问题了,所以宋真宗颁布了“驸马升行”这一政策
这么一搞,后面的联姻皇室辈分的确不用那么拧巴了,但驸马家族的辈分和伦理关系全部乱套了,驸马不仅和生父生母论“兄弟、叔嫂”,还要将自己的名字改来跟自己的父亲一个辈分,有的还要以祖父为父;比如王克明,升行后她的妻子,宋太宗之女才和宋太祖之子赵德昭,按王家来算也是同辈、姐夫和弟媳的关系
但王克明却改名王贻永,和自己的生父王贻正平辈论交,以祖父王溥为父。这样的行为终究是违背伦理道德,宋真宗颁布的时候就引发朝野争论,反对声不断;到了宋英宗晚年,情况已经发生了变化、皇权不断稳固,皇室的威望也与日俱增,公主向公公婆婆行礼,不会对皇室造成任何负面影响
宋神宗
宋朝版图
最重要的是,随着太祖朝、太宗朝、真宗朝等宋初君臣的不断离世,与勋贵、将领家族联姻造成皇室辈分混乱的情况大幅度减少,并逐渐消失。重视伦理道德的儒家也在五代乱世之后逐渐复兴,引起朝廷的重视,在各方面的因素综合下,宋英宗留下遗诏,说“以为废人伦,不可为天下法,思所以厘正之”
宋神宗继位后,遵从父亲的遗诏,正式下令废除了驸马升行制度。说完了驸马升行制度,我们再来看看宋朝时,另一个让现代人有些费解的称呼,“姐姐”。在现代这个称呼是我们对年纪大的、同辈女性的称呼,但在宋朝皇室,这是庶出皇子和公主对母亲的称呼
宋朝时期,人们都管父亲叫“爹爹”,母亲叫“娘娘”,而在皇宫中,皇子和公主正式场合仍称呼皇帝为“陛下”或者“父皇”,私下的时候也会亲切的称呼为“爹爹”。而“娘娘”在皇宫中是皇子、公主对皇后的尊称,无论嫡出庶出。主要是凸显皇后的身份,作为皇帝的正妻,只有她能成为众皇子和公主的“娘”
影视剧中的宋仁宗和刘娥
宋仁宗就管刘娥叫“大娘娘”,即便在他知道自己的生母不是刘娥后,也没有改口,这也是符合当时的规定。也是在宋朝之后,“娘娘”逐渐从皇子和公主对皇后的称呼,演变为皇后的固定尊称。那为什么要管生母叫姐姐呢,其实在古代,生母叫姐姐并不是什么稀奇事
东汉许慎的《说文・女部》记载:“姐,蜀谓母曰姐。”,三国魏张揖的《广雅》也提到 “姐,母也”。到了宋代时,“姐姐”这个称呼在皇室中,固定为庶出皇子和公主对生母的称呼,既区分了皇后和生母,也凸出皇后尊贵的身份,同时也保留了“姐姐”在古代语言习惯中,母亲的含义
直至今日,在一些方言中仍保留着这样的称呼,如山西河东、浙江江山、湖南耒阳等地,仍有称母为 “姐” 的情况
发布于:云南省上海股票配资平台,我要配资官网,股票配资官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