冠心病,全称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。其病因是冠状动脉发生粥样硬化,导致血管管腔狭窄或阻塞,造成心肌缺血、缺氧或坏死。这种疾病可诱发急性心肌梗死、心力衰竭、恶性心律失常等危及生命的严重并发症。因此,对冠心病的防治工作尤为重要。
中医学将其归属于“胸痹心痛”“真心痛”范畴。《金匮要略》载:“胸痹之病,喘息咳唾,胸背痛,短气,寸口脉沉而迟,关上小紧数,瓜蒌薤白白酒汤主之。”其症多以胸痛或背部疼痛、胸闷、呼吸急促、气短为主,常因情志不遂、饮食不节、劳逸失度、年老体虚、外感邪气而诱发。笔者临证基于“阳微阴弦”理论,结合患者病机演变,提出分期论治冠心病患者标证与本证的诊疗思路,现列举临床治疗医案一则详述如下。
杨某,男,65岁,2025年7月26日初诊。刻下:患者胸闷气短,疲乏无力,汗出明显;头晕,左侧耳前、耳后疼痛;偶咳白色黏痰,口干,咽痒;纳食欠佳,睡眠可,二便正常。舌暗红,苔白腻,脉浮紧。既往史:有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病史6年,1月半前因“左侧椎动脉狭窄”行支架植入术。测脉搏:87次/分。血压:119/85mmHg。查体:唇暗红,咽喉充血水肿,双侧扁桃体无肿大,两肺呼吸音弱,可闻及痰鸣音。
西医诊断: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。
中医诊断:胸痹心痛(寒湿痹阻证)。
处方:荆芥10g,防风6g,羌活6g,独活6g,麻黄3g,桂枝6g,白芷10g,细辛3g,炒僵蚕5g,紫菀10g,白前10g,前胡10g,百部9g,射干10g,熟地黄12g,麦冬6g,炙甘草6g,姜半夏3g,旋覆花6g,炒白芍10g,醋乳香3g,醋没药3g,麸炒苍术3g,干石斛10g,五味子5g,黄芪30g,炙黄芪15g,人参片5g,白术6g,远志6g,天麻6g。5剂,水煎服,日1剂,分早中晚饭后2小时温服。嘱患者注意保暖、避风寒。
8月5日二诊:服药后患者胸闷气短减轻,乏力、头晕减轻,出汗减少,左侧耳前、耳后疼痛明显缓解,余症同前。咽喉充血水肿,追问病史,患者诉夜间开窗而卧,致风寒复感,表证未解。
遂守上方加减:去独活、百部、醋乳香、醋没药,加瓜蒌10g、薤白10g、丹参9g。续服5剂,煎服方法同前。嘱患者夜间睡觉要关窗,避免外邪反复侵袭。
8月11日三诊:服药后患者胸闷气短明显好转,有时乏力,无头晕,左侧耳前、耳后无疼痛,余同前。咽喉无充血水肿,表证已解。舌暗红,苔白腻,舌下络脉迂曲,脉弦数。中医诊断:胸痹心痛(气虚血瘀证)。
处方:黄芪90g,人参片9g,仙鹤草12g,升麻6g,海风藤10g,络石藤12g,首乌藤15g,烫水蛭1g,姜半夏5g,薤白10g,紫菀10g,白前10g,熟地黄15g,麦冬6g,炙甘草9g,桂枝6g,五味子5g,龙骨15g,牡蛎15g,山萸肉10g,干石斛10g,炒白芍10g,吴茱萸3g,鸡内金10g,姜厚朴3g。5剂,煎服方法同前。
门诊随访,患者诸症稳定,疗效显著。
按 《素问·评热病论》云“邪之所凑,其气必虚”。患者年逾六旬,其正气渐衰,卫外不固,易受外邪侵袭。肺为娇脏,主皮毛,咽喉为肺之门户,风寒外邪侵袭肌表、经络及肺之门户,故见左侧耳前耳后疼痛、咽痒;正邪交争,正气抗邪无力,故乏力、汗出。又《素问·经脉别论》言“肺朝百脉,输精于皮毛,毛脉合精,行气于府,府精神明,留于四脏,气归于权衡”,心主血脉,肺助心行血,二者相辅相成。今外感风寒之邪未去,进一步损伤心阳,《金匮要略》言“阳微阴弦,即胸痹而痛”,心阳亏虚则无力推动、温煦血液运行,加之体内的痰浊、血瘀等病理产物痹阻心脉,共同加重了心脉瘀阻,致胸闷气短。初诊时,根据“急则治其标”原则,以疏风散寒、化痰通络为主,外邪得解、经络通畅,间接温通心阳。
二诊时,患者因开窗睡觉复感风寒,表证仍在,故去偏于祛下肢寒湿之独活、润肺止咳之百部,及醋乳香、醋没药等峻猛活血之药。阳气在人体中发挥着重要作用,正如《素问》言“阳气者,若天与日,失其所则折寿而不彰,故天运当以日光明”,说明阳气是生命之本。治疗要温通胸阳,加瓜蒌10g、薤白10g,此乃《金匮要略》治胸痹之经典配伍。瓜蒌,味甘、微苦,性寒,能清热涤痰、宽胸散结;薤白,味辛、苦,性温,有通阳散结、行气导滞的作用。二者合用,薤白之温通能制约瓜蒌之寒凉,免伤已虚之阳气,瓜蒌之祛痰可助薤白畅通心脉,共奏通阳祛痰之效。丹参,《本草纲目》谓其“活血,通心包络”,其味苦,性微寒,归心、肝经,具有活血祛瘀的作用,常用于治疗胸痹心痛。阳气耗损病情易反复,嘱患者避风寒,夜间关窗睡觉。
三诊时,患者表证已解,遵“缓则治其本”之旨。患者素体有痰、瘀,脉弦提示气滞或痰瘀内阻,且久病必虚,故治以益气通络为主。中医认为,气为血之帅,血为气之母,气行则血行,气滞则血瘀,又因脾为生痰之源,故方中重用黄芪90g、人参片9g为君药,补中益气以助血行、杜绝生痰之源;臣以烫水蛭破血逐瘀,海风藤、络石藤活血通络,紫菀、白前、姜半夏、薤白化痰通阳,共奏祛瘀化痰之效;佐以熟地黄15g、麦冬6g、炙甘草9g、桂枝6g以养血复脉,龙骨、牡蛎重镇安神,山萸肉、五味子敛阴固汗以补正气耗损,干石斛、炒白芍滋阴以防部分温性药伤阴;使以吴茱萸温中散寒,鸡内金消食导滞,姜厚朴行气通腑,防补益药壅滞气机。(张瑜 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易德中医医院)
(注:文中所载药方和治疗方法请在医师指导下使用。)
来源:中国中医药网
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,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,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,请点击举报。上海股票配资平台,我要配资官网,股票配资官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